close

 

M7_IMG_2263.jpg

2007年,第一代iPhone發表,使智慧型手機開始進入主流大眾市場,進而改變你我的生活。

時至今日,十年過去了!

不知在你的心中是否有留下幾款印象深刻的經典手機呢??

開站的第一篇文章,我想跟大家一起回顧並且記錄我心中最經典的Android手機

也是我認為HTC眾多手機中最漂亮的一支—— HTC One M7

特意選在今日2017年3月29日

是因為當年M7在台發售的日期也是3月29日,特別具有紀念意義!!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看看這支4年前的經典手機吧!

 


圖片 1.png

先來複習一下HTC One M7的規格

 *尺寸:137.4 x 68.2 x 9.3 mm

 *重量:143g

 *螢幕:4.7吋 1920 x 1080 SLCD 469ppi

 *系統:上市為Android 4.1,最終升級為Android 5.0.2

 *電池:2300 mAh

 *處理器:Qualcomm Snapdragon S600 1.7GHz

 *記憶體:2 GB RAM

 *儲存空間:16/32/64 GB ROM

 *外接記憶卡:不支援

 *前相機:210萬畫素、88度超廣角

 *主相機:408萬畫素 Ultra Pixel、像素尺寸20µm、F2.0大光圈、OIS光學防手震

 *其他特色:Beats Audio、HTC Zoe、HTC BlinkFeed、HTC BoomSound雙前置音響

 *顏色:銀/黑/紅/藍/金

 *上市日期:2013年3月29日


02.png

M7_IMG_2239.jpg

HTC One系列最經典的外型

當年多數手機廠商都把喇叭設計在背面,這樣在使用上,外放的聲音容易被擋住

尤其是平放在桌上使用時更是明顯

而M7為HTC第一款配備BoomSound前置雙喇叭,還搭配了當年未被蘋果收購的Beats Audio

外放大聲且效果不錯!!後續也讓許多手機品牌跟進類似的設計

此外,特別想說一點

M7的雙喇叭上下對稱、上方前置鏡頭與感應器左右對稱的設計

隔年在M8身上就不見蹤影了,M8的雙喇叭上短下長,讓我當年看到就滅了換機的衝動了

M7_IMG_2253.jpg

三段式的金屬機身背面

在此先不討論是誰抄襲誰,但此種設計確實由M7開始後才廣為各家採用

直至今日仍然有許多手機採用如此的設計方式

另外機背採用的是圓弧型的設計,能增加握持的舒適感!

M7_IMG_2271.jpg

頂部配置3.5mm耳機孔與電源按鍵,其中比較特別的是電源鍵整合了紅外線發射器

讓M7可以透過配對來遙控家中電視(當年也很多人因此跑到外面店家去惡作劇亂轉台!!!)

紅外線的發射器,其實當年也很多手機都有配置,如Galaxy S4、LG G Pro都有

不過只有M7與上方電源鍵結合,讓上方的開孔能夠減少一個,在設計上更佳的簡潔討喜!

但也因此在單手操作要去觸碰上方電源鍵來開關螢幕時,確實比放在側邊還要不方便一些

M7_IMG_2269.jpg

右側為黑色的音量加減鍵,使音量鍵更與機身融為一體

音量鍵也並非常見的凸起按鈕,用手滑過音量鍵與機身幾乎呈現平坦狀態

M7_IMG_2293.jpg

但為了方便操作,HTC將音量鍵加上同心圓紋路,讓你在盲操作時也能順利找到按鍵

 

M7_IMG_2270.jpg

左側僅有一SIM卡槽,需用卡針戳開彈起,仍然為非常簡潔素雅的設計風格

另外一提,M7不提供外接SD卡擴充容量。

M7_IMG_2267.jpg

M7的外觀中,底部是我唯一想吐槽的地方

充電孔位於機身右側,並非常見的居中位置。

這樣的設計或許是因內部空間設計的緣故,但另一項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

當要充電時,充電線需反面插入,使用上確實是比較反人類的操作方式

導致剛上手M7時,常有充電線插錯邊的情況發生

而這問題在M8、M9身上也是如此,一直到HTC 10才將充電孔置中!


03.png

Screenshot_2017-03-13-21-29-41.png          Screenshot_2017-03-13-21-29-59.png

M7剛上市時,搭載Android 4.1 與 HTC Sense 5

目前HTC對M7的更新維護,最終版本為Android 5.0.2 與 HTC Sense 6

2013年上市的手機,最終更新止於2015年,大約兩年的升級維護

也與Google承諾自己親兒子Nexus或Pixel的維護週期相同,這點確實值得點讚!!

M7_IMG_2264.jpg          

當年HTC在M7身上有幾處走得太過於極端

比如說將Andorid的三天王按鍵省去了多工鍵,只剩左側返回鍵及右側Home鍵

在操作上如果要使用多工鍵,則需點擊Home鍵兩次啟動多工

但這樣的作法的確會讓消費者的學習成本變高,而且事實證明這也是一項不優的設計

所以隔年M8改用虛擬按鍵後,就恢復了三天王按鍵的配置

(附帶一提,M7下方海帶條的HTC文字,可透過刷機改成按鍵使用!!)

Screenshot_2017-03-20-22-24-01.png          Screenshot_2017-03-20-22-23-42.png

升級到Android 5.0後,多工切換的頁面可自由選擇卡片檢視或格線檢視

格線檢視的好處是能一次清空所有後台程式

Screenshot_2017-03-20-22-16-18.png

HTC上著名的BlinkFeed首次面市也是在M7身上

能將你平時常瀏覽的新聞、資訊來源加入桌面,讓閱讀更佳方便、快速!

(不過現在仍在使用的人應該很少了......


04.png

M7_IMG_2255.jpg

提到M7就不能不提到相機部分

當年M7的競爭對手不管是Samsung Galaxy S4、Sony Xperia Z、LG G Pro

相機畫素都來到了1300萬左右

HTC卻反其道而行,打著「畫素不等於畫質」的宣傳口號

推出了第一代Ultra Pixel相機

雖然畫素只有408萬,但主打的20µm像素尺寸,可使進光量更多,來達到更好的畫質

以現在的角度來看,HTC的手段確實比較激進,也走得太前一些

所以導致隔年M8上市,Ultra Pixel又沒進一步突破時,只好繼續採用同一顆相機模組

但HTC這樣的作法,也讓更多的消費大眾明白「畫素不等於畫質」的道理

也開始在意手機相機的畫質以及更好的用戶體驗

接著就來看看M7陪著我的那些年所拍攝的照片吧!

15 - 1.jpg

2014-04-11 15.34.18.jpg

2014-06-01 17.18.29.jpg

 

IMAG0083.jpg

IMAG0157.jpg

IMAG0473.jpg

IMAG0476.jpg

IMAG0653.jpg

IMAG0884.jpg

IMAG1316.jpg

2013-10-24 19.42.11.jpg

2013-10-31 17.28.10.jpg

2014-01-25 19.46.35.jpg

IMAG0061.jpg

IMAG0062.jpg

IMAG0569.jpg

2013-10-12 14.33.23.jpg

2014-01-15 18.37.23.jpg

以現在的角度來看,M7的拍照整體體驗不能算太好!使用上對焦速度又慢!

而且侷限於408萬像素的關係,圖片放大後的細節就不大能看了

不過在UltraPixel加F2.0大光圈的幫助下,在夜間拍攝時有更好進光量

在當年應該是秒殺所有對手的夜間成像!!

 


05.png

M7_IMG_2283.jpg

記得當年上市要購買M7時,還必須要排隊。中華電信續約購機也要等數個禮拜以上才有貨

在台灣除了iPhone上市,大概就只剩下M7有這樣的能耐了

雖然在M7上市後,一開始有組裝品質不佳,機身縫隙過大的問題,還有後來的相機紫光事件

但這些都阻礙不了M7成為經典的手機之一!甚至在2016,HTC還讓M7重新復活,再度上市

外觀篇講了許多M7設計上的巧思,而這也是M7之所以會成為我心中最經典手機的原因

HTC One M7 當年主打的設計,除了鋁合金機身外,更重要的一點是「對稱的美感」

不管是正面、背面、側邊都盡可能地達到左右或上下對稱

這點很重要!因為從M8開始雖然機身設計上更加地追求全金屬包覆的機身

但原本在設計上追求各處對稱、平衡的美學卻消失了!!

因此由各處細節可得知HTC對M7的設計與追求,確實比較用心!!

而這也是我認為M7、M8、M9、10這四支相同血緣的手機中,最美的仍是老大哥M7的原因

我的M7目前也退役下來約兩年多了,但我仍然把他放在我的桌面上當成擺飾

偶爾還會拿起來欣賞這支經典手機的美!

今年HTC發表了U系列,也像是宣告終止了One系列

因此現在回首看起這支M7,額外令人覺得珍惜、懷念。
 


另外說一的趣事

M7實機第一次出現在眾人面前,是在HTC 2012年年會上

時任CEO的周永明拿出來對著台下拍照,並喊出 HTC M7的名稱

但M7僅為開發時的代號,在正式發表後名稱為「New HTC One」

有人簡稱為New One 或是直接叫他「新一」

而M7這個名稱,直到隔年M8發表,因為M8的正式名稱為「HTC One (M8)」

直接把開發代號拿來當成名稱

所以為了區隔兩款HTC One,大家又開始稱呼2013年的One為M7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歡迎幫我按個分享

也歡迎到我的FB粉絲專頁按讚,以取得第一手的更新消息唷^^

 

arrow
arrow

    巴克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